中国旅游报记者郭探微小姐对本公司于振明导演采访后撰写的报道(本文发表于《中国旅游报》2012年8月8日第三版。电子版网址:http://www.toptour.cn/tabid/66/InfoID/69360/frtid/240/Default.aspx):
□ 郭探微 郭旗
今年暑假,在武汉学数字化影像专业的硕士生刘柱,通过与传媒公司合作,接到了一个给某地旅游局拍摄旅游微电影的项目。“每天都有很多企业打电话来问拍微电影的事。有一个景区的客户说,看到其他景区做得很火,想咨询一下。”
越来越多的景区将目光投向这一旅游营销“新宠”,但在本报与搜狐社区开展的联合调查却显示,接受调查的网友当中,没有看过旅游城市或旅游景区微电影的比例高达66%。对此,不少专业人士提出,要理性看待旅游微电影的作用,合理使用这一新手段。
专业水准待提升
拍摄过知名网络影片《混混》的导演于振明,这样评价突如其来的“微电影旅游营销热”:很多客户其实并不太了解微电影是怎么回事,单纯出于跟风以及“不落伍”心理。他们更多把微电影当做一个博取曝光率的噱头,对微电影植入营销的理解尚浅。
撇开投资方观念上的问题,旅游微电影的拍摄制作还缺乏专业性、规模性的团队。在笔者联系的十多家知名传媒公司里,微电影仅占其主营业务的很小份额,专门拍摄制作旅游微电影的团队更是少之又少。这些问题导致旅游微电影的专业水准不高,突出表现为“微电影与景区贴合度较低”,很多旅游微电影在网络平台上播出时,虽然点击量过百万,但查看网友评论,会发现很多都是针对故事情节的。上述调查也显示,在观看旅游景区拍摄的微电影时,主要关注故事情节、拍摄技术及演员的比例总和达到65.52%,而剩余的才是关注景区风景的。
对此,《中国国家旅游》杂志和四川省旅游局联合策划出品的《爱,在四川》系列旅游微电影制片人张一石认为,要想达到旅游微电影故事与景点的相互融合,前期调研工作很重要:一方面,制作方要与投资方不断沟通,站在投资方的角度考虑客户真正的需求以便量身定制;另一方面,制作方也需要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,从*普通的民众身上捕捉整个地区的灵魂以便丰富微电影的文化底蕴。
营销推广需加强
“很多人都认为把片子拍出来就完事儿了,其实这才是整个旅游营销的开始,微电影拍完后如何做进一步的营销,是目前做得比较弱的地方。”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项目总监李关平说。
目前,很多旅游微电影都面临着宣传方式较为传统、传播渠道较为狭窄的问题:大部分旅游微电影只在启动和关机时进行“突击宣传”,这样粗放式、短期性的推广模式并不会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,一时红火之后,很难博得长期的关注率。同时,由于缺乏健全的审核机制,微电影在有线电视台无法播出,而地方电视台不太愿意在无法保证收视率的前提下冒险尝试,这使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上。
那么如何弥补营销推广的短板?于振明认为,“传播渠道暂时无法改变,但在影片前期策划时,投资方要主动将制作、宣传甚至第三方监测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‘统一营销’,这样比简单的在电影启动、关机时开个发布会要好得多。”
《爱,在四川》制作方《中国国家旅游》品牌营销总监yoyo将他们的宣传总结为:线上宣传推广包括国内国外的社交平台、视频平台同步上映、微博有奖转发活动及微话题讨论、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等,线下宣传推广主要是让微电影走出网络,包括在机场播放预告片、在合作航空公司的机舱上播出完整的微电影、与台湾*大的旅行社合作、在旅游大巴和营业厅上循环播放等。接下来,他们还打算开拓地铁公交等移动传媒的渠道。
理性看待实际效果
一些投资方过高估计了微电影在塑造整个旅游品牌中的作用,上述调查显示,认为微电影对景区的宣传作用一般的人数高达64.70%。“目前,旅游微电影能做的也就是增加曝光率和关注度,仅仅通过一部电影来树立景区的品牌形象,恐怕还有困难。”于振明说。
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景区都适合拍微电影进行营销推广,如果景区自身的软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,单靠一部微电影,很难起到实际的效果。
刘柱*后拒绝了参加某地旅游局出资拍摄景区微电影的项目,他说,“客户提出的要求非常多,又要反映当地时代的进步,还要反映当地的特色文化,但据我实地观察来看,当地具有的独特资源有限,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被吸引,那怎么去拍出吸引其他人的电影呢?”
这也印证了山东大学旅游系副主任王晨光对旅游微电影的评价:“不能过高估计微电影的作用,产品开发是根本,好的旅游景区*终要靠独特的产品取胜。要真正把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表现出来,不断创新,开发体验性产品,和游客建立互动关系,引领游客的需求,而不是盲目地迎合游客的需求。”
同时,也有专业人士指出,引入第三方监测机构对营销推广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同样不可或缺。目前制作旅游微电影的公司尚未建立类似的评估体系,这是旅游微电影今后需重点关注的部分。
■微访谈
A:一部旅游微电影需要涵盖哪些内容?
Yoyo:要考虑怎样体现城市或景区的宣传主题;还要在故事中融入景区的风土人情,让它成为情节的一部分;*后是放大区别于其他景区的特点,拿特色吸引观众。
A:旅游微电影营销的关键是什么?
于振明:*重要的还是内容。如果故事不好,单纯靠后期砸钱做宣传、博取曝光率就没有意义了。
A:如何保证制作“微电影”团队的专业性?
张一石: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不做外包,包括前期策划、筹备、电影拍摄、剪辑、宣传等都是由我们一个团队完成。这样有利于保持风格的一致性,还能节约成本。
□择一
中学时,我*喜欢读欧·亨利的小说,几千个字,构思精巧、语言诙谐、结局出人意料。印象中,那时候的《微型小说选刊》和《小小说选刊》两本杂志也很受大家欢迎——它们的故事总是比课本更吸引人。后来,上了大学,学了广告学课程,看了好多欧美国家创意巧妙的广告片后大受启发——原来广告也能讲故事,而且是“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”。
现在想想,这些都像是微电影的前身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“小品”。不管是短小的艺术形式或是迎合大众口味的喜剧表演,小品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艺术表现。
看起来,微电影并不稀奇。在如今这个“微时代”,我们同样可以把短篇小说叫成“微小说”,把小品叫成“微品”。
只是,万变不离其宗,用来营销也好,用来创作也罢,吸引人并让人记住*重要。如果“微电影”形式“微”、效果更“微”的话,那就别去凑这个热闹了——不拍也罢。